[活動宣傳]國土生態綠網成果交流研討會
臺灣位處熱帶及亞熱帶交界,從海拔三千多公尺的中央山脈遞降至海岸,多變的氣候地形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地景樣貌,其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更是維繫全民安全、健康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及多元複雜的環境挑戰,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可發揮的功能,已成當今全球關注課題,讓生物多樣性受到重視、得到保護及明智利用,生態系服務的惠益才得以永續。
臺灣社會的永續發展,倚靠土地上健康的生態環境來支撐。臺灣中央脊梁山脈已由各類法定保護區及國有森林串連成中央山脈保育軸,讓許多森林物種因此受益。但其他以都市、農地為主的淺山、平原及海岸地區,既是多數人生活的環境,更有近六成保育類野生物生存其中,土地承受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及開發壓力,農地劣化、都市化及開發均導致棲地流失,不僅阻礙野生物的生存擴散,更減損了健康生態系對人類的服務。如何在高度人類活動的淺山平原地區兼顧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串連被阻隔的重要生態系統,是現階段臺灣國土的重要挑戰,也是推動國土生態綠網的初衷。
淺山、平原到海岸的環境涉及許多不同政府權責部門,必須跨部門、跨空間、跨專業合作,因此在行政院支持下,107 年起中央各部會結合地方政府、學研單位,各地 NGO 與在地社區,共同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簡稱國土生態綠網 ),修補臺灣淺山平原破碎的棲地,提升生態系與在地社區之韌性與調適力。國土生態綠網盤點生態資料,完成指認全臺綠網關注區與保育軸帶,涵括丘陵、溪流、平原、海岸與離島等重要生態系串連的空間藍圖。政府部門聚焦藍圖地景空間議題,整合政策工具,共同保護、修復與管理土地,逐步從點、線、到面串連起森林到海岸的棲地網絡。
為期兩天的「國土生態綠網成果交流研討會」,包含【綠網藍圖空間策略規劃】、【生態廊道與動物通道建置串聯】、【友善環境生產推動】、【里山里海社區公眾參與】等四個主題,將由參與國土生態綠網的政府各部會、學研人員、NGO 現身分享,向大眾說明國土生態綠網的建置策略與各區域實例成果。會議首日 (28) 更將以交通部鐵道局與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簽署國土生態綠網合作協議揭開序幕,負責流域治理串連、友善路網、生態資料整合的各政府部門也將再次齊聚,宣示跨域合作共識。因應不同社會挑戰下,國土生態綠網如何串連成型,期待透過各主題的成果分享及交流,凝聚各界理解與共識。誠摯邀請所有關心國土生態綠網議題的公私部門與社會大眾與會,共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111 年 10 月 28 日 ( 五 )、10 月 29 日 ( 六 )
活動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B1 國際會議廳 (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85 號 B1)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參加對象:政府單位、民間團體、社區組織、學校、社會大眾
報名方式:免費報名、活動頁面連結 http://ten.atri.org.tw/
報名期限:請於 111 年 10 月 21 日前利用網站報名,額滿為止。 本活動不開放現場報名,若報名後無法參加, 請務必來信或來電取消。
Comments